• KMRB AM1430 粵語廣播電臺     
生活達人, 花旗醫生行醫記

【花旗醫生行醫記】醫界病了 重回基本

美國醫療科技獨佔鰲頭,診治病人每每訴諸高新科技檢驗查究,事事以證據為依據,旨為以客觀指標,叫人臣服。結果,醫生與病人之間,只糾纏在一堆又一堆數字、一張又一張圖片、一份又一份報告,還有沒完沒了的報表,失去醫患之間最原始、最基本、最人性的部分,如關顧、體諒、聆聽等。最終,若要視病人為一個整體來護理,對醫生來說,反成奢侈品!
本來行醫的意義十分直接和簡單,治病救人;但美國不少醫生感到極為氣餒,因大部分時間已非放在臨床治療,而是糾纏在一大堆報表裡,疲於奔命。對病人的診治,只流於解讀一大堆檢查結果,然後機械式予以藥物或手術治療,算是完事。除此以外,已無法再多騰出時間理會治病必須視病人為一個整體,除器質性病徵,還須顧及病人精神、情緒、家人扶持、家居支援等一大串相關問題,否則,只流於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層面。

為此,一群資深醫生特別策劃一個課程,名為「醫者藝術」(The Healer’s Art),試圖在追趕醫療科技以外,重拾行醫的核心價值:對病人的同情、對生命的尊重、對服務質素的要求、對病人造成最少傷害等,希望成為醫生的提醒,別被繁重而忙碌的工作埋沒基本信念。

在美國,已有差不多一半醫科生出現筋疲力竭徵狀,六成現職醫生決不鼓勵子女當醫生,並異口同聲指醫界病了,且病情非輕,若不及早正視,勢必嚴重影響醫療護理質素,而病人就成最終受害者。

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
劉廣潤醫生
美國南加州心臟中心主任 - 香港土生土長的劉廣潤醫生,負笈澳洲習醫,赴美行醫逾20載至今,心臟專科醫生。 醫療制度發展至今,已非一項純粹「救死扶傷」的服務,其中涉及公共資源分配、緩急先後取捨、產業盈虧等等的考慮,很多醫療決定都很難以黑白區分,有時甚至關乎政治體制、社會民情、國際關係等因素。美國醫療科技位處全球先列,但在稱王稱冠的背後,引出很多具爭議性的課題。 劉醫生將會在”生活達人” 中和讀者分柝一些具體實例,讓大家對一些醫療情況和問題有不同角度的了解。“花旗醫生行醫記”原刊登於香港雅虎網站,經作者授權完整轉載。

留言分享

Send this to a fri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