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MRB AM1430 粵語廣播電臺     
花旗醫生行醫記

【花旗醫生行醫記】醫生,唔做手術得唔得?

談起心臟病,不少人愛把黃金數小時掛在嘴邊,彷彿定必要速戰速決,否則性命不保。

美國醫學會月前發表報告,指該國每年進行六十萬宗植入支架的血管成形術(angioplasty),其中七成個案出現急性心肌壞死,進行手術絕無爭議;而餘下三成中的一半,亦屬合理,但至於另一半則屬不確定〈佔38%〉,甚至全無必要〈佔12%〉,病人病徵輕微,或全無病徵。負責審計調查的美國心臟學會醫生不禁質疑:我們是否過度使用醫療科技進行不必要治療,從而為美國帶來巨額醫療開支,〈註一〉最終可能導致聯邦政府及保險業界介入,不再准予專業自管?

事實上,美國參議院財務委員會於前年12月發表報告,指馬里蘭州心臟醫生Mark Midei被醫院當局懷疑為數以百計病人進行不必要的血管成形術,最終被該州醫生管理委員會裁定專業失德。據悉,Dr. Midei被醫院禁止為病人進行有關手術後,卻獲支架最大供應商之一的雅培聘為營業顧問;原來早在2008年,Dr. Midel竟在一天之內植入30個支架,打破雅培的紀錄,因而獲宴請招待。自Dr. Midel離院後,該院病人接受支架植入手術由2009年的350宗下跌至去年的116宗。

為急性心肌壞死病人進行血管成形術,99%是毋庸置疑。問題是,對病情穩定個案進行有關介入治療,卻未必可預防心臟病發;尤更甚者,調查人員發現醫生為大量病人進行篩查,然後為根本沒有徵狀、只有高危因素者進行手術,明顯是不適當的。2007年,新英倫醫學雜誌已率先發表名為”Courage”的研究,在五年間追蹤2,287名病人,發現對慢性及心絞痛穩定的病人,植入支架並不優於綜合藥物治療。

美國屬透明度極高的國家,而且備有完整的電子病歷檔案系統,進行比對統計調查,一目了然,有助同儕互相監察。此舉不僅維護病人權益,避過不必要治療,亦有助減輕國家醫療開支。

 

註一:2009年美國醫療開支達2.5萬億。篩查成效 須經時間考驗

 

《完》

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
劉廣潤醫生
美國南加州心臟中心主任 - 香港土生土長的劉廣潤醫生,負笈澳洲習醫,赴美行醫逾20載至今,心臟專科醫生。 醫療制度發展至今,已非一項純粹「救死扶傷」的服務,其中涉及公共資源分配、緩急先後取捨、產業盈虧等等的考慮,很多醫療決定都很難以黑白區分,有時甚至關乎政治體制、社會民情、國際關係等因素。美國醫療科技位處全球先列,但在稱王稱冠的背後,引出很多具爭議性的課題。 劉醫生將會在”生活達人” 中和讀者分柝一些具體實例,讓大家對一些醫療情況和問題有不同角度的了解。“花旗醫生行醫記”原刊登於香港雅虎網站,經作者授權完整轉載。

留言分享

Send this to a fri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