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MRB AM1430 粵語廣播電臺     
花旗醫生行醫記

【花旗醫生行醫記】過動症 靠食藥?

目前全美有300萬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(Attention Deficient Hyperactivity Disorder, ADHD)患者,竟是靠食藥安靜下來過日子,較三十年前上升20倍。但自去年底,藥物供應出現短缺,家長們即時不知所措。有專家質疑醫生及家長是否太過倚賴藥物,而忽略其他心理及行為治療的重要性。

過動症成因至今未完全掌握,但與遺傳有密切關係。患者大腦有別於其他兒童,對神經遞質(包括多巴胺、血清素、腎上腺素)的處理出現異常,發病率大約3至5%。由於發病適值學習關鍵期,家長往往希望盡速幫助子女集中注意力、減低活動量和增強自我控制能力,因此,處方中樞神經興奮劑成為首選。這些藥物雖刺激中樞神經系統,但對過動症患者卻具有鎮靜作用,如醋甲酯及安非他明等,故不少家長每在考試前給過動症子女服用,希望即時收效。

然而,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的徵狀及並存的障礙甚廣,故多元綜合治療十分重要。處方用藥可協助控制過動症症狀,其他如心理治療、行為治療,效用也不能忽視。美國衛生部為過動症患者編製小冊子,臚列簡便方法幫助過動者在學校及工作環境有較好表現:
• 如有需要,問清楚人家要求,別猜別人期望你做甚麼。
• 把大型而複雜的工作分割成幾個小部分來完成。為每項作業設定最後完成期限,每完成一項即自我獎勵。
• 每天列出「當日學習或工作清單」。
• 在安靜的地方學習或工作。一次只做一件事,讓自己稍稍休息一下。
• 利用日誌幫助自己的學習或工作進度上軌道。
• 創造生活的規律性,每天以同樣的順序做相同的事。
• 保持飲食均衡、適當運動及充足睡眠。

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
劉廣潤醫生
美國南加州心臟中心主任 - 香港土生土長的劉廣潤醫生,負笈澳洲習醫,赴美行醫逾20載至今,心臟專科醫生。 醫療制度發展至今,已非一項純粹「救死扶傷」的服務,其中涉及公共資源分配、緩急先後取捨、產業盈虧等等的考慮,很多醫療決定都很難以黑白區分,有時甚至關乎政治體制、社會民情、國際關係等因素。美國醫療科技位處全球先列,但在稱王稱冠的背後,引出很多具爭議性的課題。 劉醫生將會在”生活達人” 中和讀者分柝一些具體實例,讓大家對一些醫療情況和問題有不同角度的了解。“花旗醫生行醫記”原刊登於香港雅虎網站,經作者授權完整轉載。

留言分享

Send this to a fri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