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MRB AM1430 粵語廣播電臺     
花旗醫生行醫記

【花旗醫生行醫記】二型糖尿令下一代短命

有別於一型糖尿病,二型糖尿病襲擊對象一直限於成年人,且口服藥物控制血糖效果不錯。但隨著兒童及青少年過重癡肥者激增,二型糖尿儼如傳染病般席捲青少年組群;尤更可怕者,乃目前所用藥物對青少年患者效果不彰。若不儘早予以正視,恐怕不難應驗美國衛生部2010年所發預警:下一代壽命將較這代為短。

九十年代前,二型糖尿病鮮會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身上,但單是2002至2005年間,每年新增個案達3,600宗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首次進行相關研究,追蹤699名10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患者長達四年,發覺常用的口服藥物對一半患者沒效用,必須同時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。研究結果令科研人員相當震驚,因為糖尿病病史愈長,即意味罹患心臟病、眼疾、神經破損、截肢、腎衰竭等併發症風險大增;換言之,等如推前他們飽受併發症煎熬的歲月,可以想像將為家庭和社會帶來的沉重壓力。

既然對成年人有效的常用藥物失效,科研人員必須及早找出應對方法。研究人員將患者分成三組,第一組只服metformin,第二組加服rosiglitazone,第三組服metformin之餘再配合嚴格飲食及運動等減肥計劃。結果同樣令人失望,第一組失敗率是52%,第二組是39%,第三組是47%。由此可見,兒童及青少年一旦患上糖尿病,以藥物及行為控制血糖,失敗居多。

惟今之計,必須從防患未然入手。二型糖尿病成因雖不明,但與遺傳、不良飲食習慣、肥胖及缺乏運動等因素有關。因此家長必須早在孩提時期,為子女建立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,並以身作則;否則,二型糖尿病所引發的公共健康災難及對勞動人口結構的影響,隨時超乎想像。

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
劉廣潤醫生
美國南加州心臟中心主任 - 香港土生土長的劉廣潤醫生,負笈澳洲習醫,赴美行醫逾20載至今,心臟專科醫生。 醫療制度發展至今,已非一項純粹「救死扶傷」的服務,其中涉及公共資源分配、緩急先後取捨、產業盈虧等等的考慮,很多醫療決定都很難以黑白區分,有時甚至關乎政治體制、社會民情、國際關係等因素。美國醫療科技位處全球先列,但在稱王稱冠的背後,引出很多具爭議性的課題。 劉醫生將會在”生活達人” 中和讀者分柝一些具體實例,讓大家對一些醫療情況和問題有不同角度的了解。“花旗醫生行醫記”原刊登於香港雅虎網站,經作者授權完整轉載。

留言分享

Send this to a fri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