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MRB AM1430 粵語廣播電臺     
生活達人, 花旗醫生行醫記

【花旗醫生行醫記】爭分奪秒 救回一命

意外、突發事件,從沒預告,說來便來,只要旁人在電光火石間果斷施以援手,隨時可從死神手中,救回一命。舉凡溺水、心臟病、高血壓、車禍、觸電、藥物中毒、氣體中毒、異物堵塞呼吸道等導致呼吸終止,心跳停頓,在救護員趕抵前,均可利用心肺復甦法(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, CPR)維護腦細胞及器官組織不致壞死。

未必人人那麼幸運,遇事時有醫護在旁;加上美國地大人稀,即使致電911,救護員亦難迅速抵達。因此,美國多個州和市自八十年代已大力推動負責接聽緊急熱線人員,即時在電話教導求助者如何為傷者或病者進行心肺復甦法,以便「邊救邊等」。據統計,遲一分鐘急救,生存機會即下降一成。

但對一個醫護門外漢,加上面對突發危難時的驚慌和焦慮,必然大失方寸,手忙腳亂,究竟是幫了病人還是害了病人?關鍵在於緊急熱線人員即場的講解技巧和安撫伎倆,如何有效地調度旁人為病人進行心肺復甦法。最常見問題是旁人無法準確掌握病人的實際狀況,以及對施救位置模糊不清等。

當人體因呼吸心跳終止時,心臟腦部及器官組織均將因缺氧而漸趨壞死,在臨床上可觀察患者的嘴唇、指甲及臉面膚色有否由原有呈現的正常色漸趨深紫色;而眼睛瞳孔也漸次擴大,當然胸部起伏和頸動脈是否跳動,更能確定告知調度員生命的訊息。在四分鐘內,肺與血液中原含氧氣尚可維持供應,故在四分鐘內迅速急救,依照指示做好心肺復甦法,將可保住腦細胞不受損傷而完全復原。在四至六分鐘之間,則腦細胞或有可能損傷;六分鐘以上,則會造成不同程度損傷;延遲至十分鐘以上,則肯定導致腦細胞缺氧而壞死。

歸根究柢,人人未雨綢繆學習心肺復甦法,豈非更有益社會、以至家人?目前不少國家如美國、加拿大、澳洲等,已開展為心臟病患者的家人提供心肺復甦法訓練,結果顯示既有效掌握心肺復甦法技巧,且有信心使用此急救方法助人。

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
劉廣潤醫生
美國南加州心臟中心主任 - 香港土生土長的劉廣潤醫生,負笈澳洲習醫,赴美行醫逾20載至今,心臟專科醫生。 醫療制度發展至今,已非一項純粹「救死扶傷」的服務,其中涉及公共資源分配、緩急先後取捨、產業盈虧等等的考慮,很多醫療決定都很難以黑白區分,有時甚至關乎政治體制、社會民情、國際關係等因素。美國醫療科技位處全球先列,但在稱王稱冠的背後,引出很多具爭議性的課題。 劉醫生將會在”生活達人” 中和讀者分柝一些具體實例,讓大家對一些醫療情況和問題有不同角度的了解。“花旗醫生行醫記”原刊登於香港雅虎網站,經作者授權完整轉載。

留言分享

Send this to a friend